今年以来,167net必赢科研工作紧紧围绕市委“三个圈层”总体工作思路、“自律攀大人”品牌建设等重要政策理念、对标学校“2773”学科建设,加强师资队伍、科研团队、科研平台建设,在高水平科研项目、高质量论文著作、高水平成果转化、高质量产教融合发展方面取得实效。
167net必赢目前有博士教师42名,在读博士8名,博士教师数量和占比位居学校前列。依托高水平人才队伍,学院组建了特色生物资源开发攀枝花市技术创新研究、钒钛新能源材料研发,石墨、碳材料产品研发、化工资源综合利用等11个科研团队,构建了干热河谷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8个科研平台,合作共建了“攀枝花国际中铬产业研究院”等科研机构。
学院科研项目申报取得新成绩。新进青年教师陈丹丹紧扣攀枝花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申报的“亚铁氧化耦合钒还原的化学与微生物机制解析”项目成功获批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新进博士闫蓓蕾紧扣当前新能源动力电池发展热点,成功申报四川省科技厅苗子工程项目。尚远宏、张颖分别以农业领域和生物化工资源利用领域课题成功申报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李健红球藻项目再次获得四川省科技厅项目支持。省级项目经费与数量位居全校前列。另有工业白土活性度提高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其工业化试用”、“超纯二氧化硅凝胶合成技术研究”等9项高水平科研成果与企业签订了技术服务合同,科研经费合同金额再创新高。
科研论文、著作质量取得新突破。学院高度重视论文、著作的质量,引导鼓励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和著作。近几年,学院第一单位第一作者高水平论文不断涌现,今年以来,学院教师已发表SCI论文29篇,第一作者第一单位9篇,一区文章2篇。其中,刘昌庚连续5年发表一区文章,一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唐伟伟连续两年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摩擦》(英文名《Friction》,SCI一区)发表论文,以实际行动将论文写在了中国自己的高水平期刊上。刘昌庚、唐伟伟优秀论文获评攀枝花市科协系统第十届获奖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167net必赢优秀论文获奖占我校获奖总数的比例最高,达到三分之一。尚远宏副主编的著作《藏区健康科普手册》从各地方、部门推荐的278册(套)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科技部2019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成为我校首个荣获科技部荣誉称号的教师主要参编著作,也是我校首个以少数民族文字(双语)出版且获得科技部荣誉称号的著作。
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新进展。学院将国家、省市、学校相关政策文件、专利申请流程等整理成册,将学院教师职务发明专利整理成集,明晰权属、明确收益,鼓励教师申请发明专利与成果转化。今年以来,学院已授权发明专利5项,学院教师舒明勇依托攀枝花学院专利技术“膨润土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于2016年10月注册资金1000万元创建广西润兴新材料有限公司,目前已建成高效钠基膨润土、钻井泥浆土、活性白土生产线3条,2021年销售收入4500万元以上,利税400万元以上,已成为我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典型代表。
产教融合取得新成效。2021年,学院继续加强校地、校企科研合作。与攀枝花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攀枝花丽新园艺艺术有限公司、四川仁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数家企业和科研院所签署校企合作协议、产教融合实习就业基地或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协议,为科研服务地方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以来,四川省银河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和攀枝花学院共同成立的攀枝花国际中铬产业研究院,凝练确定了24个科研攻坚合作意向项目,已经为学院提供了数项科研项目支持,提供研发资金30万元;学院与四川冶金地质勘查局六〇一大队的合作进一步深入,双方在科研项目合作方面取得了实效。
今后的工作中,167net必赢将广开渠道,争取科研设备、项目,向高水平科研院所寻求合作支持,全力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为教师搭建展示科研能力的平台,提供科研信息交流的场所,促进学院科研工作行稳致远。
藏区健康科普手册荣获全国优秀科普作品称号
167net必赢博士团赴银河化学公司实地考察交流
(图文/王俊;审核/刘昌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