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攀枝花经济发展对化工类人才的需求,1996年7月,攀枝花大学决定以原攀枝花教育学院的部分化学类实验室为基础,筹建化学工程系,并于次年9月正式招收第一届化工工艺专科学生。2001年9月化学工程系更名为生物与化学工程系,并招收首届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生。2006年,生物与化学工程系更名为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2021年3月,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增名农业科学学院。
一、党建引领,点亮学院发展“启明灯”
学院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各项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理论学习“三个化”(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和理论研究“三聚焦”(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建党百年、聚焦时代课题),不断筑牢党建引领的理论基础。积极探索“党建-教学-科研”三位一体互促新模式,大力推进党建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生管理、社会服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构建基层党建、教书育人、科研创新与服务社会“四位一体”融合互促新格局,大力提升基层支部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创新力。努力打造形成党建工作“三个一”工作亮点,即“提炼一个支部工作法(两融四服务工作法),组建一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化育天工党员博士服务团),建成一个标杆党支部(四川省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
乡村振兴师生行党建活动
|
二、突显特色,建强优势学科“火车头”
167net必赢秉承“知行合一、化育天工”院训,围绕材料化工、资源环境、农学等优势学科群进行建设,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入选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培育学科。拥有材料与化工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涵盖化工新材料、绿色化工、生物化工等方向。学院建有四川省绿色铬化工现代产业学院。现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园艺、生物工程五个本科专业。通过科学定位和统筹谋划找准学科发展突破口,聚焦战略需求、技术创新,深度整合学科和专业布局,着力推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改造提升传统学科,培育新兴交叉学科,打造学科发展新增长点,集中力量建设重点特色学科。2022年167net必赢成为学校首批研究生培养单位,建有材料与化工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2023年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入选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培育学科。
学院把课程建设、师资配备、条件保障、教学方法改革等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要素集成到专业建设这个平台上,强化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挥高水平科研的支撑作用,将新成果、新知识、新技术固化为教学优势和教学内容,在科教融合、产学结合上形成稳定有效、持续发展的培养模式。化学工程与工艺、园艺相继获批四川省一流专业;与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共建四川省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推进园艺专业“2+1+1”的校院企合作的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化工原理》等4门课程获批四川省一流课程,近五年167net必赢立项教研教改项目59项,其中省部级项目10项,167net必赢教师荣获各类教学奖项10余项。
|
四川省一流本科课程证书
|
三、内聚外合,构建优秀成果“孵化器”
学院以“发展以人才为根本,办学以教师为主体”为工作思路,内培外引,打造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老中青有机结合、教学研究相长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7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7人,博士51人(含在读),省市级以上专家18人。其中,天府学者特聘专家1人,天府峨眉创业领军人才1人,天府峨眉青年科技人才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攀枝花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9人,攀枝花英才3人、攀枝花青鹏人才2人、攀枝花青技人才3人、攀枝花“大地飘香”农业优才2人。学院拥有省市级科研平台8个,在钒钛资源利用、新能源材料、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修复与治理等领域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团队。近五年承担国家、省市及横向项目220余项,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在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80余篇,SCI收录18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8项,获省部级及国家一级行业协会学会科技进步奖10项。
|
省级人才证书(部分)
|
学院以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支撑,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科研平台体系。拥有教学科研用房6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2000余万元,建有600平方米温室大棚,校内示范种植基地3000平方米,校外生态修复示范推广基地1000亩。立足地方资源禀赋,深耕科技成果转化赋能区域经济发展,聚焦钒钛特色产业,进行技术攻关,转化应用一批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重大科技成果。低成本偏钛酸原料固相法制备钛酸锂复合材料(LTO/C-S)生产技术在攀枝花市正源科技有限公司实现转化,年产值超2亿元;高效钠基复合膨润土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广西润兴新材料有限公司实现转化,2018-2022年实现销售额累计达2.44亿元。
四、产教融合,打造人才培养“新引擎”
坚持“学生中心、需求导向、全面发展、产教融合”的育人理念,立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聚焦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围绕学生成长发展,构建了“平台+项目”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将第二课堂建设作为培养人才的“新引擎”,有效拓展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艺术素质,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第二课堂育人之路。围绕思想引领、创新创业、志愿公益、社会实践、文体艺术开展活动,从不同维度引领加强对青年学生思想引领,积极运用学生社团、志愿服务站、学生会等平台载体,建强阵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
学院把就业创业纳入人才培养的全局统筹谋划,作为人才培养链条的重要节点整体推进,把招收优质生源压力和高质量就业需求转化为创新发展“内生”的动力、人才培养“开放”的活力、学科优势“集成”的实力,促使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统合,激励大学生以生动实践奋力书写社会主义建设的华彩篇章。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学院坚持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核心的协同育人模式,与国内80多家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并成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行业、企业专家深度参与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与银河化学共建攀枝花国际中铬产业研究院,并开办铬应用化学英才班,开创了“从泛定向向精准定向人才培养道路”,采用“双导师、双课堂、双资助”的联合培养模式,通过精准方向、精准培养、选育前置、持续赋能等重要举措,实现了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培养。联合办学案例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2023年,与银河化学共建绿色铬化工现代产业学院,推动形成高水平的铬+学科专业人才链,打造中国最大铬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
攀枝花国际中铬产业研究院挂牌仪式
|
通过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紧密合作,促进了地方经济和学院共同发展,形成“教学科研支撑地方服务、地方服务促进教学科研”的共赢局面。学院立足红格南矿铬资源禀赋,与银河化学共建绿色铬化工现代产业学院,为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高端铬产品全面国产化提供了重要保障。充分发挥学院在化工、环保和农业领域的智囊作用,深入企业、农村调研,积极承担地方、企业咨询项目,为产业集群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金点子”。
未来,167net必赢将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以更加奋进的姿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和更加有效的工作,着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为建设应用型一流大学贡献力量。
(编辑/张子萱;审核/朱学军)